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好家长发表时间:2022-03-15 11:41 大多数父母都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只有自己努力工作,赚到足够多的钱,尽可能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孩子就会幸福快乐。所以他们拼命工作,每天起早贪黑,忙到同住一个屋檐下,却连和孩子说上一句话的时间都没有。有研究表明,长期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会形成成性格上的自卑、敏感和不信任,一旦这种性格在孩子心中扎根,这将会影响他的一生。其实,在孩子的眼中,父母的陪伴和关爱远比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 比起会讲故事的机器人,他们更喜欢父母的睡前故事;比起昂贵的游戏机,和父母互动的小游戏更能让他们获得满足;比起饭店里的大餐,他们更爱的是妈妈的味道!真正奢侈的教育,不是为孩子花钱,而是花时间。陪伴孩子其实很简单,和孩子一起做个小游戏,给孩子讲个小故事,或者一起做个小手工,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就能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这样的关爱,会比金钱,更让孩子感到幸福。 那么身为家长的你合格了吗?这几个标准你达到了吗? 接纳
世界首屈一指的演讲家及家庭问题专家曾说过:向孩子表达你的爱,让他们懂得,不论他们的行为如何,不论他们犯了多大的错误,多么的失败,我们的爱永不离开。
那如何去接纳你孩子呢? 1、接纳孩子的情绪 2、尊重孩子的人格 3、避免不公正的比较 4、按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 5、给予孩子恩典 赞赏
对孩子要不吝惜你的赞赏,要及时赞赏孩子,越是对孩子多的赞赏,孩子表现就越积极越自信。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说过:对孩子的一次喝彩,胜过百次训斥;喝彩和鼓励,可以让自卑的孩子走出泥潭。 正确的赞赏技巧是什么呢? 1. 描述你所看见的。 2. 描述你的感受。 3. 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一个词。 ——就是通过对孩子的行为肯定时,我们不是单纯评价孩子的行为,而且描述孩子的行为与表达自己的感受,再加一个总结的词,告诉孩子这就叫什么,如这就叫自律,这就叫守时,进一步的让孩子对正面积极品质的学习。 比如:孩子很专注的画完后,跑到客厅,带着骄傲与自信的表情,要你去看她画的画,虽然你很着急处理手边的事,但你还是跟着她去卧室看了看她画好的画,说实话,她画得的确特别好,你立马就随口就评价起来,说“你画的可真漂亮 ,比妈妈画的要好多了!” 关爱
得不到关爱的人,也不知道如何去关爱他人。 我们要时长的反省自己有无爱的表达: 没有人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对情感的需求 父母要为孩子做出相亲相爱的典范 那如何表达出你的关爱呢? 1、对孩子的爱要说出来 2、用合适的身体语言表达 如果你现在就爱你的孩子如果你现在就拥抱他们,当你老了时她们也会爱你拥抱你。 时间
美国精神病医生米勒(Frank Mimirth)根据调查发现:85%成年人的行为模式,6岁时便牢固地形成。 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家长尽量每天抽出一个小时陪伴孩子,与孩子关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再多的物质与金钱,都无法代替父母的陪伴,别再用工作忙当借口,别再用金钱物质搪塞!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就没有机会重来,请珍惜陪孩子成长的每一刻,做不后悔的父母。 把握这3个时间点去陪伴孩子,胜过24小时陪在孩子身边 1、早餐时 在吃早餐的时候问一问孩子,昨天有没有发生什么让他觉得好玩的事情,有没有什么话想要告诉爸爸妈妈……陪孩子一起吃早餐,不仅会给孩子的一天带来一个愉快的开端,还能使彼此的心情都愉悦,何乐而不为呢? 2、晚饭后 在外忙碌了一天,爸爸妈妈回到家里只想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吃完晚饭后是一家人都最放松的时刻,也是一天中的压轴时间,在这个时候陪伴孩子,不仅玩得愉快,还能提升一天的幸福感。对于职场父母来说,要求他们在周一到周五的每个晚上都带着孩子出去玩一玩肯定是不现实的,那么放下手机陪着孩子聊聊天、讲讲故事总是可以的吧。 3、周末 上班工作的时间是十分忙碌的,自然无法抽出多余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有的父母即使在周末也要出去应酬或者加班,而在家的时间也是自顾自地玩手机、打游戏,但是平时不陪伴也就算了,连周六日都不愿意陪孩子,那就有点失职了。 责任
如果问父母们一个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希望培养的品质是什么呢?”很多父母会回答:“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要有界限,通过冲突的解决确定界限 1、倾听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2、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3、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写下所有的方法 5、达成一致,确定界限 6、付诸行动 7、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权威
权威 = 威信+影响力 当孩子的行为偏离了规范,出于对孩子的爱和保护,我们必须引导他/她,约束他/她。但孩子一时间可能不会领会到,他/她会觉得被控制。这时候父母不能因为他们表现出来的不情愿、不舒服来左右父母的情绪。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建立在亲密关系基础上的约束才有权威。对孩子的权威实际上是保护孩子,而不是控制孩子。 要让孩子顺服父母,就必须先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让孩子在父母这里能找到安全感。 结语 最后用一个小故事结束今天的分享:一个走钢丝的师傅收了一个徒弟,第一天,这个师傅就让徒弟走100米高的钢丝,徒弟看了看说不敢。师傅告诉他,钢丝的下面有一个很大的安全网在下面,不会有问题的,但是徒弟在100米的高空根本看不到,迟疑了一下说还是不敢。这时师傅一把把他推出去,徒弟惨叫一声被安全网接住了。以后这个徒弟再走钢丝的时候就不怕了,因为他知道有一个安全网在下面时时刻刻在保护着他。 让我们的亲子关系让孩子真真正正感受到才是最重要的。 |